拼多多下半场:很多商家因为巨额罚款,纵容白嫖党为客户打假,梦想打
2022-05-18 15:54
导语:“在拼多多平台上,谁是最弱势的群体,用户?是平台方吗?不,这是我们的事。”拼多多的小商户陈群气愤又无奈地告诉我们。 说起浙江义乌,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每年创造数千亿的电商交易,总在上演平民致富的故事。 在这里,一个主播意外制造了爆炸,一夜赚了500万;有人负债累累,来到这里绝地求生,拍了几个视频片段,一夜走红,吸引了数百万粉丝。在爆款级别的虹吸效应下,无数人去义乌淘金,渴望下一个发财的机会。 薄利多销,各种小商品,巨大的客流,某种程度上,电商黑马拼多多和义乌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像无数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商家涌入义乌一样,品多多自2015年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商家。根据拼多多年报数据,2020年平台注册商户数已达860万。 然而,近年来,受拼多多退款条款平台上众多“白嫖党”、巨额罚款、无法顺利退还保证金等因素影响,拼多多大量受害中小商家在用户与平台之间苟延残喘,正在加速逃离拼多多。 “在拼多多平台上,谁是最弱势的群体,用户?是平台方吗?不,这是我们的事。”拼多多小商户陈群(本文所有人名均为化名,下同)气愤而无奈地告诉我们。 陈群2019年开始入驻拼多多。起初,他被老乡带去拼多多卖一些日用杂货。如今,商店已经被限制。据陈群介绍,事情的起因是与客户沟通时发了“微信”二字,判定为“非法引流”。 “首先会有客服电话训斥你,录音会保留证据。然后会正式发通知,要么交10万保证金,要么离店。”说到这,陈群言语间有些激动。“我们自己的教育水平没有那么高。我们在拼多多注册的时候没有仔细看合同条款,也不知道有这么多坑。开店几年,我们不但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罚款。” 早在2018年,一些触发拼多多处罚条例的商家就聚集在拼多多位于上海金虹桥国际商务中心的总部进行维权。这些维权的商家还穿着写有“拼多多,还我血汗钱”的白色t恤,举着写有“拼多多非法侵占商家货款,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我想问一下,这些商家是不是无法维权,才能做一些吸引眼球的事情? 四年后的今天,仍有像陈群这样的商户被拼多多高额罚款所困扰,面临着增加保证金或撤店的窘境。这背后是拼多多的精细规则。根据拼多多的相关规定和部分商家的反馈,平台罚款主要发生在六个方面: (1)诱导非官方交易:只要在平台内提及微信或支付宝(含谐音)并被平台监控,就要提高店铺的保证金标准或撤店,同时限制商家资金的提取(如未确认收货的已售客户资金被冻结)。 (2)卖假货:如果商品被鉴定为假货,先冻结商品历史成交额10倍的保证金。如果24小时内没有提供正品证明(品牌授权/购买凭证),系统将没收10倍历史成交额作为补偿。 (3)单套券:虚假交易伴随平台补贴,从商家账户存款和未支付余额中扣除相当于商家收取的平台补贴10倍的金额作为违约金。 (4)延迟交货/缺货:如果货物未交货 面对众多的罚款细则,很多商家表示,注册店铺时没有仔细阅读,直到陆续收到保证金追缴通知,或者平台擅自扣划保证金商家的资金,他们才知道有这些坑。 部分罚款金额与营业额挂钩。比如卖假货,可能会被处以营业额10倍的罚款,有的商家可能罚款上千万。要注意的是,在拼多多成立之初,就有消费者批评其为售假严重的电商平台,涉及的产品包括或范围从假护肤品、假衣服到假奢侈品包包、珠宝,部分单品销量可达数万件。但维权商家表示,拼多多并没有把卖假货扼杀在摇篮里,而是等待商家加大销量,整改假货问题。 一方面,企业有必要提高GMV。比如2021年拼多多推出直播业务时,一些假货充斥直播间。同时突然处以巨额罚款,拼多多时而纵容时而严查的双标行为,让商家们一头雾水。 最后,商家罚款去哪了?2018年,拼多多回应称,所有罚款均赔偿给用户。对于这个解释,很多商家和消费者并不买账。据了解,并不是所有买到假货的消费者都获得了10倍的交易金额。对商家的罚款是否构成拼多多的其他业务收入?由于拼多多没有泄露各项业务的营业收入明细,我们很难以此来推测。 2021年,拼多多总营业收入939.5亿元,同比增长57.92%。与之前的营收增速相比,如果这部分营业收入还包括商家的巨额罚款,营收增速会不会更低? “白嫖党”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个词,主要指用户通过钻漏洞或者研究规则来利用规则,俗称占便宜。在拼多多的用户中,有一个专业的个人白嫖党。因为他们的存在,拼多多的很多中小卖家都破坏了他们的店铺,扰乱了他们的秩序。 事实上,当某个平台出现白嫖党,可能说明电商平台的规则和平台审核存在巨大漏洞。对于拼多多来说,这个巨大的漏洞在于——“只退款”规则和平台审核漏洞。 目前,在黑猫的“投诉门户”平台上搜索“拼多多,白嫖”等关键词,会发现上百条相关投诉。在知乎等平台上搜索关键词,也会发现数以千计的商家投诉。除了这两个平台,在新浪微博、豆瓣、百度搜索相关关键词时,也会有很多商家痛苦的投诉。这些痛苦的抱怨背后,是拼多多商家的苦难。 基于拼多多各网络平台商家的反馈,我们也了解到拼多多白嫖党常见的“白嫖法则”,主要包括申请“只退不赔”、退货退款却寄空包裹、退货退款时填写虚假单号、坚称商品有质量问题、选择只退不赔、投诉几件破损等等。这种情况下,拼多多平台往往会同意申请,未经商家许可,不向用户退还货款。无疑,这让薄利多销的拼多多商家的店铺经营雪上加霜。 基于很多商检反馈的时间跨度,我们发现早在2020年初,就有商家一直在反馈“白嫖党”现象。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平台并没有实质性整改,商家也在抱怨。拼多多部分商家陷入两难。 拼多多对买家的“过度保护”,究竟是100亿元的补贴,还是对嫖娼党的管控不力,还是用户的成长焦虑? 过度保护的买家背后:下沉的市场越来越糟糕。拼多多的用户数量已经在缓慢增长的时代达到顶峰。 拼多多,一匹抢占了下沉市场的电商黑马,深谙下沉市场人群的消费需求和特点,打着“用法术买,更便宜”的口号。平台的注册用户已完成fis 但从活跃买家数和月活跃用户数来看,拼多多快速裂变增长的故事可能已经成为过去。2021年是这个高增长电商故事的转折点。拼多多累计季度活跃买家数和月活跃用户数达到峰值。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活跃买家数为8.687亿,同比增长10.19%,而2020年第四季度这一增速为36.36%,增长水平较2020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拼多多12月活跃用户数同比仅增长1.88%,而2020年12月月活跃用户增长率为49.51%。2021年12月,MAU增速出现负增长。 虽然拼多多的用户量已经达到顶峰,但是对下沉市场的打击却愈演愈烈。JD.COM、淘宝等电商巨头纷纷走出一二线城市,努力下沉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以JD.COM为例,JD.COM主站从事大秒杀业务,全面到达下沉市场。站外通过京西平台和人货场改造,与主站差异化互补,构建下沉市场“社群”多元化购物生态链。同时,JD.COM的便利店通过数据赋能,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智慧门店。近年来,下沉的市场给JD.COM带来了用户的加速增长。 未来除了拼多多各大电商平台,下沉市场的布局只会更强。结合下沉市场对平台依赖度低、用户价格敏感度高的特点,下沉市场之争会越来越激烈。此时,拼多多能否在2022年保持MAU的正增长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结合帮扶活动获客难、用户端数据见顶、下沉市场厮杀越来越激烈等因素,或许就不难理解拼多多为什么要想尽办法留住现有用户了。但为了留住用户,提高用户粘性,忽视商家的声音,可能不利于平台的长远发展。 在2021年年报中,拼多多并未披露注册商户数量。面对下沉市场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选择,商家是否在加快逃离拼多多,还有待观察。